惠崇春江晓景的诗意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17:20:06
惠崇春江晓景的诗意是什么?

惠崇春江晓景的诗意是什么?
惠崇春江晓景的诗意是什么?

惠崇春江晓景的诗意是什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晓景 》--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x0d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x0d[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 \x0d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x0d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x0d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x0d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x0d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x0d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 呢.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x0d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x0d[编辑本段]赏析二  这两首是题画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x0d  下面是对第一首的赏析: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x0d[编辑本段]赏析三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x0d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x0d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x0d[编辑本段]说明  在一些教科书、古诗词书上面,有的是《惠崇春江晚景》,有的是《惠崇春江晓景》,还有的是惠崇《春江晚景》.三种说法都对,皆可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