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建筑(朝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3:15:03
北京的建筑(朝代)

北京的建筑(朝代)
北京的建筑(朝代)

北京的建筑(朝代)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
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前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后北京成为范阳节度史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区)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则为1071年),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
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10年,则为857年),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元朝统一了全中国.蒙古大汗国改名中国元朝.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时的北京称为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往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后明朝在大部分时间内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于此,明朝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便于加强北方边防,保卫北方安全,将都城迁至北京.从那之后,北京成为了明朝的新都城.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1215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突厥语:Khanbalik,意为“汗城”,音译为汗八里、甘巴力克).据马可波罗游记叙述:元人笃信佛,象为佛教祥兽,当时大都常有象只漫步.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在元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建紫禁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北京城秩序井然,繁荣安乐.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圆明园是我国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园中山青水绿,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万园之园”.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皇家陵寝墓群,内有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尤其是现代发掘的明定陵,规模浩大,极为壮观.
四合院和胡同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
庙宇
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 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皇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或七座)、内城城门九座、外城城门七座,在民间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清朝灭亡后,北京城池逐渐被拆毁,除宫城保留较好外,现皇城城门只有天安门被保留,内城仅存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外城则完全被毁,只有永定门被重建.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旧时的八个景观,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晓月(卢沟桥)、金台夕照(金台路)、琼岛春荫(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液秋风(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处).北京地区八景的说法最早见金代古籍《明昌遗事》,此后历代方志包括《宛署杂记》(明)、《宸垣志略》(清)等对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与之后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了燕京八景的说法并下旨建造御书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观和描述才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