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孝文帝或汉武帝或秦始皇(自选一个)要求加观点和历史事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8:35:54
评价孝文帝或汉武帝或秦始皇(自选一个)要求加观点和历史事实

评价孝文帝或汉武帝或秦始皇(自选一个)要求加观点和历史事实
评价孝文帝或汉武帝或秦始皇(自选一个)要求加观点和历史事实

评价孝文帝或汉武帝或秦始皇(自选一个)要求加观点和历史事实
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一种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五胡乱华以后,终由鲜卑族的拓跋氏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其时北魏历代君主都已重视汉文化之学习.到北魏孝文帝一代,已有冯太后与朝臣李冲的改革,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大帝国.由于孝文帝由属汉族的冯太后抚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即位后才有日后的汉化政策.
孝文帝改革,主要为以下内容:
[编辑] 迁都
汉化的第一步就是迁都,《魏书‧任城王云传》记载洛阳“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是个好地方,且在经济及战略上来讲,又可以通凿运河,《魏书‧李冲传》中孝文帝言:“朕欲从此通渠于洛,南伐之日,何容不从此入洛,从洛入河,从河入汴,从汴入清,以至于淮?下船而战,犹开户而斗,此乃军国之大计.”
[编辑] 习惯与文化
首先改变衣着与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不得再称“代人”,须改称“河南洛阳人”,且死葬洛阳,《魏书‧高祖纪下》云:“太和十八年……革衣服之制.”又“太和十九年……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这样一来便可绝代人故土之恋;反之,若不如此,鲜卑终无法成为中原士族.
接下来,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随着语言改变,姓氏也随之改变.
[编辑] 政治方面
“班禄制”: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掠夺制”,官员俸禄乃从战争中掠夺他人财物,后来国家渐渐安定,官员间贫富差距渐大,贪污成风.故此孝文帝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每季定时发薪.
“三长制”:北魏初年,户籍制度沿用“宗主督护制”,平民百姓大多因为生计依附世家大族(宗主),成为宗主的私人财产,中央政府不但难以收税,平民百姓更多受宗主威迫.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重新整理户口,方便税收.
“均田制”:“均田制”配合“三长制”而行,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使平民百姓安居乐业.同时,推行“均田制”,亦可视为北魏政权由游牧业跃进为农业的过程.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孝文帝只讲氏族,不讲伦理,因为鲜卑族自古以游牧、战斗为主概,并不讲究文化,要提高文化水平须等到懂得儒学、道家等哲学,而氏族则只需以官爵的高下为标准,如《魏书‧官氏志》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如此可知,北魏后期只论门第高低,正是鲜卑贵族尚无高深文化而发展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鲜卑贵族的政治与社会地位能与华北汉人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世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