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7:02:57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和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和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和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和
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党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群关系的思想.
  一、提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新论断,将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认识提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马克思、恩格斯在始创无产阶级政党时,在深入研究近代国家的基础上,预见到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后存在着“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而衰败的危险.列宁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曾疾呼,共产党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如果有什么东西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始终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则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即提出必须“恢复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这一《决定》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立了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政党只有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是不可战胜的.江泽民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指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理论指南.
  江泽民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出:“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同时,对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进行认真总结,指出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期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的新论断,深刻总结了我们党80多年奋斗的基本经验,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其他政党兴衰规律的思考.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要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大考验,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就有了胜利之本,就有了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厚源泉,就有了正确决策,减少和防止失误的可靠保证.”
  二、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观点,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密切党群关系确立了根本指导原则
  为谁执政、为谁掌权,决定执政党的根本性质.江泽民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本质,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密切同人民群众关系确立了根本指导原则.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人民的意愿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反映着历史的潮流,决定着前进的方向.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一个政党进步与否的标准.8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世纪新阶段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也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但出现经济成分多样化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而且利益主体也进一步呈现多样化趋势.面对这种新形势新变化,江泽民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能否充分认识并切实把握这一“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要求,并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能否始终保持血肉联系.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紧紧地把握住发展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江泽民反复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就明确了发展问题在党的执政内容、执政基础、执政过程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发展是人民的最高利益,发展是党的最大凝聚力.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从根本上说,都必须依靠发展.讲发展,首要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并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统一起来,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前进.讲发展,还要十分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最直接的基础,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极为重要的一环.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以民为本,与民同心,时刻关心群众生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切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江泽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有寝食难安之感,民贫我愧之情,让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江泽民不仅大力倡导执政为民,而且努力实践执政为民,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他十分关心一些地方农民负担过重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强调指出,解决好农民负担过重问题,这关系到“是保护还是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是促进还是阻碍农村生产力的问题,是增强还是丧失群众信任和拥护问题”.党的十六大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到“民生之本”的地位,作为国家长期战略和政策来实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终要落在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为人民谋利益是党同群众密切联系的物质基础,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
  三、提出“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新思想,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增进党群关系奠定了坚实社会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江泽民在分析我国社会阶层发生的新变化后指出,“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江泽民的这一新思想,为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特别是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尽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工人下岗失业,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历史地位,也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及其政治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江泽民明确指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现阶段党联系群众,首先就要联系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农基本群众.因此,必须坚决维护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和主人翁的地位,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更坚固的根本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和社会阶层构成已经并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江泽民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从整体而言,是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在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多种所有制经济过程中形成的,而且整个生产和经营活动总体上是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和思想道德体系构成的宏观环境制约下进行的.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振兴中华的新活力,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必须团结的新的社会力量.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他们从事的“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因此,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江泽民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改革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同时要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社会各种力量的平衡和协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要着眼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因此,必须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更雄厚的力量资源和物质基础.
  四、提出“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的新要求,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党群关系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子
  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江泽民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能不能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江泽民反复强调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永远艰苦奋斗.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意义深远.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目的是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获得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如果不注意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也会蜕变,丧失人心.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解决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来抓,明确提出:“反对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一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党只有坚决清除消极腐败现象,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程度不同地得到遏制,从而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反腐倡廉,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江泽民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要求,是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的重大措施.它把反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寓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中,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法制化水平;把创新体制作为推动反腐败、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领域,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有力地指导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进一步密切和巩固了党群关系.
  五、提出“要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的新思路,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党群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巩固成功的经验,靠制度解决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上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江泽民通过总结我们党执政后在党群关系上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不仅要在思想上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真正确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而且要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以便从组织上保证党和干部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从制度上保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发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表现为从理论原则上确认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这就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政治高扬了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的参与精神、负责精神和主动精神,这既是人民群众得以充分表达自身利益的基础,又是人民群众有效实现自身利益的切实保证.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代替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法制建设的坚实基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但民主如果缺乏具体制度化,就难有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们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密切和巩固党群关系,意义十分重大.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还不完善,与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因此,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特别是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创新,也就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项十分紧迫任务.
  从制度上保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必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反映一个执政党执政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各级政权机关的决策水平,其决策水平及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极大地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江泽民强调“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同时提出了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等制度建设的要求.在这里,江泽民不仅强调了党的决策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重要的是强调通过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要疏通和拓宽党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努力形成便于人民群众反映自身利益和要求的党群联系机制,使党群关系保持长期稳定发展.
  从制度上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社会主义社会,权力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执政的共产党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因此,江泽民明确指出:“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大突出地提出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问题,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求实行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我国监督的根本特点,也是我国监督的最大优势.让人民来监督党和政府,尤其是监督行使权力的主体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鱼水不离、血肉相连、患难相依、荣辱与共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跳出“人亡政息”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根本途径.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和力量源泉所在.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更加朝气蓬勃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和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 简答题:怎样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何正确认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意义? 怎么样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简答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时期如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怎么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如何理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重要性 如何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党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得生死存亡 论述题:如何理解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简明扼要不必长篇大论,3百字就行.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 ).A.不断开辟马克思中国化的新境界B.坚定理想信念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 A.坚定理想信念 B.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依据 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其重点是( )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坚定共产主 推进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A.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培养造就领导干部队伍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严格管理、严格监督D.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