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莫子的一些问题.请大家帮忙找一些关于墨子的生平事迹,墨子的名言(要有解析),墨子的思想,关于墨子的视频(百家讲坛的),最好是自己总结的.哦有急用,呵呵谢谢!越多越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6:45:58
关于莫子的一些问题.请大家帮忙找一些关于墨子的生平事迹,墨子的名言(要有解析),墨子的思想,关于墨子的视频(百家讲坛的),最好是自己总结的.哦有急用,呵呵谢谢!越多越好!

关于莫子的一些问题.请大家帮忙找一些关于墨子的生平事迹,墨子的名言(要有解析),墨子的思想,关于墨子的视频(百家讲坛的),最好是自己总结的.哦有急用,呵呵谢谢!越多越好!
关于莫子的一些问题.
请大家帮忙找一些关于墨子的生平事迹,墨子的名言(要有解析),墨子的思想,关于墨子的视频(百家讲坛的),最好是自己总结的.哦有急用,呵呵谢谢!越多越好!

关于莫子的一些问题.请大家帮忙找一些关于墨子的生平事迹,墨子的名言(要有解析),墨子的思想,关于墨子的视频(百家讲坛的),最好是自己总结的.哦有急用,呵呵谢谢!越多越好!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 墨子砚
  整套科学理论.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 (俗称 鲁班 )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墨子为鲁人,也有人说他是齐国人.曾到过宋、卫、楚、齐等国,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其主要事迹有:阻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公输般而止楚攻宋.楚惠工打算以书社封墨子,越王也打算以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墨子,但墨子都没有接受.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一书,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记录的汇集.它是研究墨子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 篇,是后期墨家的著作.也有人认为《经上》、《经下》两篇是墨子的著作. 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他们的领袖称为"巨子".第一任巨子是墨子,后来的"巨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由"巨子"执行"墨子之法".墨者"巨子"腹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人,本应依法处死.但秦惠王认为腹年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杀. 腹却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义",还是坚持把自己的儿子杀了.①这个故事生动的反映了墨家纪律的严明.正因为如此,墨者很能战斗,具有"赴火蹈刀,死不还踵"②的精神.但是,墨家是一个具有宗教性的集团,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据《吕氏春秋·上德》记载,在楚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巨子"孟胜就站在阳城君一边.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走,楚国要收回其封国.孟胜为阳城君守封国,忠于阳城君.他传"巨子"于田襄子,自己为阳城君死难,许多弟子也从其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者有"侠客"的精神.正如《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游侠那样:如果行为并不符合正义,但是说话算话,讲信用,答应人家要办的事就必须办到.而且行动果断,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等等. 不仅如此.墨子还是一个科学家,墨家也是一个科学家集团.他们在数学、物理学、医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古代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派:相里氏一派,相夫氏一派,邓陵氏一派.《庄子·天下》所说的相里勤的弟子、邓陵子的弟子苦获、己齿,即这三派中的两派.他们都传习《墨子》,但有所不同,互相都攻击对方是"别墨".在今存的《墨子》中,每篇都有上、中、下三篇,大约就是墨家分裂为三派的证据.据郭沫若研究,墨者集团到秦惠王时,有集中于秦的趋势.因此,从第四代巨子时起,墨学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秦国.此后还有记载,东方的墨者谢子,不远千里入秦而见秦惠王.这时墨学还是兴盛的.但是到汉代,墨家已经消亡.为什么墨家消亡如此之快呢?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分歧很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墨家内部来分析其原因,在方法论上是可取的.墨家与儒、法、道等家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墨者组成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集团,有严格的纪律,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这些,作为一般人是难以办到的.而墨子的十大主张,流于空想,而且自相矛盾,是比较肤浅的,没有像儒家那样的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墨者往往陷入难以适从的境地.因此,常常背叛墨家而逃入儒家、道家或者杨朱学派.在魏国,子夏于西河讲学,弟子中就有墨者禽滑.《孟子·尽心下》记载:"逃墨必归于杨".可见,墨者背叛墨家而逃入其他学派确乎是事实.而墨者后来成为墨侠,虽然有自我牺牲精神,但是往往被人利用,站到反动势力一边,其破坏性也相当大.墨侠的历史作用如何?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而这种极端的行为正是其不能长久的重要原因.当然,还应指出,后期墨家的名辩思想,在逻辑思想史上还是有相当地位的.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别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
  天志明鬼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非乐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非命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统治思想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把“事” 、“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墨家学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逻辑思想体系. 一种观点认为,墨子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命”与“天志”体现了墨子“天人之辩”强烈的思维张力,在墨子宗教哲学里,天志兼爱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欢自强不息的人.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 治者发动 战争带 来的祸 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 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 ,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墨子广为人知的主张“非攻,兼爱”.
  逻辑思想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哲学方面
  墨子的哲学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其贡献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 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他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 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他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由此可见,墨子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地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除闻知和说知外,墨子非常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子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墨子所说的亲知,乃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他把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虑”是人的认识能力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但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识,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象.因而要“接”知,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质和形状.而“接”知得到的仍然是很不完全的知识,它所得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表观知识,且有些事物,如时间,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识还是初步的,不完全的,还必须把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方能达到“明”知的境界.总之,墨子把知识来源的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领域中独树一帜. 墨子又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他称逻辑学为“辩”学,把其视之为“别同异 墨子
  ,明是非“的思维法则.他认为,人们运用思维,认识现实,作出的判断无非是“同”或“异”,“是”或“非”.为此,首先就必须建立判别同异、是非的法则,以之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合者为“是”,不合者为“非”.这种判断是“不可两不可”的,人们运用思维以认识事物,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或为“是”,或为“非”,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种可能存在,不可能二者都为“是”,或二者都为“非”,也不可能既“是”又“非”,或既“非”又“是”.用现代的逻辑学名词来说,这就是排中律和毋矛盾律. 由这一思维法则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他把思维的基本方法概括为“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小取”).也就是说,思维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此外,墨子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子的辩学形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在古代世界中别树一帜,与古代希腊的逻辑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并立.
  军事方面
  中国古代战争最著名的守城战术典籍是墨家的《墨子》,《墨子》十五卷,其中第十四、十五卷全篇介绍了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共二十篇,存十一篇,为《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即蚁伏,指步兵强行登城)》,《迎敌祠》,《旗帜》,《号令》,《集守》.《墨子》中的守城战术极其丰富,仅存的十一篇就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术.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墨子的科学造诣之深,成就之大,在中国古代杰出科学家的行列中堪称为佼佼者.遗憾的是,墨子在科技领域中的理性灵光,随着后来墨家的衰微,几近熄灭.后世的科学家大多注重实用,忽视理性的探索,此实为中国科技史上的莫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