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应怎样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9:10:09
我国核电应怎样发展

我国核电应怎样发展
我国核电应怎样发展

我国核电应怎样发展
(一)核电发展技术路线
通过国际招标选择合作伙伴,引进新一代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工程的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国内统一组织消化吸收,并再创新,实现自主化,迎头赶上世界压水堆核电站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通过两个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的建设,全面掌握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培育国产化能力,力争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与此同时,为使核电建设不停步,在三代核电技术完全消化吸收掌握之前,以现有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为基础,通过设计改进和研发,仍将自主建设适当规模的压水堆核电站.
(二)核电设计自主化
“十五”末及“十一五”初期,充分利用秦山二期和岭澳一期已有技术,并加以改进,建设秦山二期扩建和岭澳二期等核电工程,使国内企业具备自主设计第二代改进型60万千瓦和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
“十一五”期间,通过对外合作,引进新一代先进核电技术,建设浙江三门一期和山东海阳一期核电工程,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进,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工程设计工作可以先从中外联合设计起步,逐步过渡到由国内企业自主完成设计,形成中国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品牌和批量化建设的设计能力.为尽快提高核电比重,广东台山采取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设三代核电机组.采用消化吸收的二代改进型技术,开工建设辽宁红沿河等核电站.
(三)核电设备制造自主化
核电主设备制造以国内三大设备制造厂家为骨干,同时发挥其它相关企业的专业优势,逐步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共同建立起较完整的核电设备制造体系.“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不低于每年200万千瓦的核电成套设备生产能力,2010年以后形成每年40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
有关核电关键设备生产的技术引进工作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自主化依托项目的建设,统一组织对外招标,协调好国内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对于我国尚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要按照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实现国产化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于已引进的技术,加快消化吸收进程,尽快转化为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
(四)核电厂址选择和保护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储备了一定规模的核电厂址资源.除已建和在建工程外,在沿海地区开展前期工作已较充分的厂址还有5000多万千瓦,具体厂址资源开发与储备情况见表3.
此外,2004年以来,在广东粤东(田尾厂址)地区,浙江浙西地区、湖北、江西、湖南等地都开展了核电厂址普选工作,进一步增加了核电厂址储备.
(五)核电工程建设安排
根据核电发展目标,考虑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设备制造自主化和工程建设工期等因素,在2005年开工建设的岭澳二期核电项目2×108万千瓦和秦山二期扩建2×65万千瓦的基础上,“十一五”保持合理开工规模,“十二五”开始批量化发展.
考虑核电厂址保护和电网布局,以及调整各地能源结构的需求,在核电厂址开发进度和次序上,统筹安排老厂址扩建和新厂址的开发.新的核电厂址要一次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现群堆管理.
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核电厂址,可在沿海省份的厂址中选择,也可在一次能源缺乏的内陆省份的厂址中选择,陆续开工建设.
(六)核燃料保障能力
坚持核燃料闭合循环的技术路线,坚持内外结合,合理开发国内资源、积极利用国外资源的原则,适度超前发展核燃料产业,建立国内生产、海外开发、国际铀贸易三渠道并举的天然铀资源保障体系.
(七)放射性废物处理
在核电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以适应核电发展不断增加的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理的需要.2020年前建成高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地下实验室,完成高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场规划.
(八)投资估算
按照15年内新开工建设和投产的核电建设规模大致估算,核电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总量约为4500亿人民币,其中,15年内项目资本金需求量为900亿元,平均每年要投入企业自有资金54多亿元.
此外,核燃料配套资金需求量较大,包括天然铀资源勘探与储备、乏燃料后处理等.资金筹措原则上按企业自筹资本金,银行提供商业贷款方式运作.

大力发展第三代核电,在建机组科学运行,按时按制度维护。
严格选址,特别是内陆核电选址应慎之又慎。
核电其实是把双刃剑,虽然能带来较清洁的能源,但是其退役后所需花费的维护成本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