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金得《家》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9:30:13
读巴金得《家》有感

读巴金得《家》有感
读巴金得《家》有感

读巴金得《家》有感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家.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是我们在风雨中的思念,是冰冷痛苦后的温暖.在那里你可以毫不掩饰地表现自己,因为那时的你不需面对严厉的老板、严肃的老师等等,那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
  家对于不同的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定义.自古以来,数百句经典诗句都是思家颂家的.贫穷时,家是一个窝,是寻找慰藉和温暖的地方;富裕时,家更是你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家不是财富堆砌起来的空间,它一定是包含着情,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是在读了巴金笔下的《家》后,却让我对于“家”有了不同的定义和感受.
  《家》的开篇,便是一片茫茫的大雪,飘飞如絮.也许这雪的冷酷也让巴金茫然了.年轻人是养在金丝笼里的雏鸟,大了,也倦了.常常撞笼子想飞出去,却不想这样反被束得更紧.真的逃脱了,也感受了外面风雪的可怕.可家也不更可怕吗?每日对着一群喜怒无常的人,强硬的干涉你的一切,让你没有一点自由.巴金写的《家》,文字中的悲切伤感,无奈之情也让我们嗟叹.多少如花的生命在这个苍凉的世界上飘逝了?只有眼泪与挣扎埋葬了阴冷的家,这个没有一丝生气的家!巴金在《家》中写了三个迷茫的青年觉新,觉民,觉慧.他们成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却渴望着真正的自由.
  大哥觉新,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做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在这个家中,他是懦弱的任人操纵的木人,他曾经流泪向弟弟妹妹说过他在家中的无奈,可到长辈面前,他又是那个屈从“孝顺”的好孩子.他的生命里似乎永远不会有反抗,他只知道一味地服从,忍耐.最终,他失掉了所有的幸福.他被迫娶了自己不喜欢的人,又屈服封建迷信而眼睁睁的看着妻子死去.他只能守着空空的躯壳,孤独的怅望着世界.二哥觉民,敢于同祖父对抗,甚至离家出走,是个在家中的逆子,是弟弟觉慧眼中的英雄.他拥有进步思想,但有时不坚定,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助,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的青睐,可以说,觉民是《家》中最幸运的一个了.三弟觉慧,似乎是个平和的人,却有着旁人不易察觉的痛苦与无奈,他虽不懦弱,却也不敢与祖父对抗.他是个爱做梦的人,因为现实的残酷,他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婢女鸣凤拒婚自尽,只有让梦去洗刷他的痛苦……也许是累了,或是倦了,面对虚假的人和物,他实在无法忍受,最终孤身逃走.《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忧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遇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人们的迫害.
  《家》是一部思想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它仍激励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